诵读经典文学,跨越时空探寻传承与方向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1-11-09 15:34    浏览次数:

经典的力量

“经典有力量,青春有方向”——这是本次巴川小班2023届经典诵读比赛的主题,时至今日,没有人会认为我们今天不再需要经典的学习。但我们究竟为什么需要学习经典,却仍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中学生而言,阅读经典多多少少有服务学科学习的原因在——经典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补充相应学科知识的结构;可以培养人文学科的学科素养,让学生的的文化知识层次更丰富,内容更丰盈。

但抛开服务教学不谈,经典最大的价值其实在于“传承”。“传承”这二字,看似稀松平常,实则力有千钧重。中华文脉之所以五千年未有断绝,其核心就在于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

诸侯争霸、民不聊生,他们痛心疾首在传写;汉唐盛世、歌舞升平,他们理智清醒在记载;列强入侵、山河破碎,他们振臂高呼在表达。从孔孟诸子,到刘向郑玄,一代代先贤将其毕生所学载于书本之上;从刻书汗青,到石碑立经,一辈辈学子为经典的传播终生耕耘;从孔壁藏书,到伏生传道,一批批士人为经典的保护前赴后继——经典,就是经过这样的曲折,才呈现在我们面前。

经典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是文脉最忠心的传递者,是文明最忠诚的承载者。先人们终生投入、不顾一切甚至毁家纾难,只为了把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传递给我们。他们希望作为后人的我们,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对于曾经的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对曾经无法解决的问题,继续有所思考;对他们当时的感悟思考,能够有所了解。

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是用这样朴素而又执着的方式,在不断撰写经典、学习经典、传承经典——就这样让我们的文脉,哪怕历经数百年的战乱动荡,江山数度易主,也从未断绝——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这就是传承的价值!

我们的学生很幸运,生活在盛世升平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现代文明的方方面面。但也正因如此,短平快的现代快餐文化对学生们的思想影响过深,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很少再去主动接触与学习经典,那些传统而深刻的价值观不再能够浸润学生们的灵魂,为他们提供更丰盈的营养——青春也因而时常失去方向。

因此,不论是为了经典的传承,还是价值的引领,经典都必须是当代学生必要的学习内容。而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巴川中学对学生的经典学习,进行了深刻的布局。

朗诵的价值

“朗诵”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学习经典的方式,在古代,人们称之为“吟啸”。许多人误以为“朗诵”也好,“吟啸”也罢,只是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实则大谬不然。古人学习经典时,因行文大多有韵,且情志各殊,因而会选用不同的腔调和节奏去吟咏,以此加强理解和记忆——这种效果在诗歌上会有所加强,但绝非仅仅局限于诗歌。

传承至今,“吟啸”已经近乎失传,但其简化版本“朗诵”,却仍旧广泛存在于当今的诗文学习中。所谓“朗诵”,一则在于朗声而读,即大声读书;二则在于吟诵情感,即有情感起伏的去诵读。如若只是默读而不放声,虽然也可以大致获得诗文所传达的表层含义,但对诗文的记忆和含义获取终不及放声而读;如若只是放声而读却不注重情感音韵的错落起伏,那么对诗文背后的情志的理解很难到位。因而若说怎样学习诗文最深刻、最透彻,还是首选朗诵的形式。

听一场朗诵,从学生的断句和起伏,就可以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经典文本的含义;从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就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参透了文本背后的情志与背景。朗诵即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经典的方式,也可以作为老师验收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举办一场朗诵会,在现场热烈活动的背后,其实是对学生阶段性经典学习成果的验收。

经典学习日常化

巴川小班对经典学习从来高度重视,形成了体系鲜明、层次清晰的经典学习系统。从七年级开始,除语文、历史等相关学科的课内渗透外,学校还给学生们开设了国学名人、国学经典等一系列相应选修课,丰富学生们的经典知识,充盈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同时,每周二、周四、周日都会在晚上给予学生们固定的半个小时用以阅读经典名著。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语文老师会在阅读前开展积蓄课补充名著背景,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阅读中也会不时组织交流分享,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每学期在期中、期末之前,还会开展专项的名著阅读验收课,以确保学生对经典的阅读足够深刻。

除此之外,从七年级就开始的流畅表达时间,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梳理和自我表达。能够让学生们对经典的理解与感悟有一个时间进行集中的表达和交流。本次八年级的经典诵读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学生自主练习等,许多都是在流畅表达时间完成的。

声与美的盛宴

八年级的“经典诵读”活动可以理解为对一年多以来学生们经典阅读与学习成果的一个整体验收,巴川小班都对这个活动十分重视。在活动形式上,年级组仍旧坚持了学生的主体性——主题由各班学生自主选择、表演者在班级内公开选举、表演形式由学生们自主发挥、排练由学生们自主完成。老师们从活动主导者位置上退下来,成为活动的配合者与服务者,不过分干涉,只在学生需要时加以指导,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场声与美的视听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朗诵主题上老师们没有过多干预,但各班同学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爱国相关主题的作品,从《谁是最可爱的人》到《可爱的中国》,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当问及同学们为什么不约而同的选择这类主题时,同学们大方的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接之时,很难不有所感有所发。同时,这半学期历史课刚好学习到近代中国部分,通过老师们的讲述和自己课后资料的收集,对这段屈辱的历史十分感同身受,因而更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表达自己对振兴中华的热望——至此,学生们入校一年多来经典学习的收获可见一斑,他们已然做到了“青春有方向”!

上一条信息: 学术巴川 | 雁阵横空 “自主+持续”模式
下一条信息:协力!自主凝聚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