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习心得
来源:教科处   作者: 汪敏   发布日期:2013-04-22 09:14    浏览次数:

江苏学习心得

15级语文 汪敏

已然回到办公室,听课记录的声音翻得哗哗直响,耳旁是熟悉的同事的话语声,办公桌上是还放着的周记本,和周三新发的阅读资料,办公室外是牵挂的读书声或讲课声,一切都归于常然。但是总觉得有些不一样,或许是从清明放假到现在,太长没有在办公室。是的,三天假期后的四天外出,有了一点收获。

老中青十人出行,四天三地,分别拜访了凤翔实验中学、南菁高级中学,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在江南水乡富饶之地聆听了他们的讲课和评课。

特别喜欢金陵中学语文组备课组长引用的那句话“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方法不如养习惯”“知道的不教,不知道的不告诉”。是的,单一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叫教书匠,可是当在单一的知识传授只有能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大大的提升,但是如果学生只知道在老师的提醒要求后才运用这些方法,这不是学习的最高点,最高点是能自觉并自如的将所学的知识用所学的方法运用出来,而这就称作自主学习。不仅想起了自己在教授《孙权劝学》是的情景,在对孙权劝学是的语气分析时,看似好像都是他们在体会,在读,事实是在我的一系列琐碎的提问中,慢慢的向着我所要求的方向和标准答案在靠近,用一双无形的手在禁锢他们,生怕他们自由发挥多了,而我不知道如何引导。我教的只是浅薄的文言基础知识,甚至连如何学习文言的方法都还没有告诉他们,更不用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可如何帮助在课本这个载体下养成习惯?

恐怕是需要老师自己对文本的深层解读!

文本解读很深!这是此行的另一大收获。什么叫文本解读深?在自己讲授《孙权劝学》之前,静心下来研读文本,从文言特有的文字、文本、文化来思考,发现很多内容,最终确定了一读解决读音,二读解决翻译,三读解决人物语气(主要孙权所说话语结合生活来体悟)和人物形象,最后谈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四个环节,紧扣三个方面,觉得很完整。于是乎,欣欣然去上课,学生很配合,课堂很热烈,自我觉得完成较好。可评课时一位老师的一句话“热闹背后没有讲出文化”,即是没有深度。另一位老师的一个点评“肢解了课文,散乱不堪,没有抓住贯穿的主线,将文中明显的提示视而不见;并且人物分析浅薄。”命中要害。而徐杰老师给出的点评是:“忽略了文言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也就是作者的个性化语言特点;本文文学性的体现就是详略处理、正侧面体现、流白。而这堂课中这一点完全没有体现。”同时,除了在针对某篇具体文章的解读很深入以外,还有一个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能够旁征博引,站在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这一类文章应该怎么样教学;并且从这一篇文章出去某个角度的教学外,还可以从其他的什么角度来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更多的阅读。并将自己所得到的提炼。

在文本解读深入的基础上,在教学具体的操作上要有梯度的体现。按照整体——局部——点的范围缩小,并且是有基础的感知到主题深入的体会为上升的趋势。正是由于这样一个趋势,就要求了在教学是要优化教学设计。从课堂结构上来说,第一个步骤是导入,而后是展开,结束。导入,也被称作先行组织者,起的就是一个为本课的中心做铺垫的作用。在金陵中学许老师所讲授的作文课——提升作文意境中,蔡老师做了这样的点评“怎样在主题立高后,提升内容,这堂课中,没有做铺垫,直接要求学生来提升内容,需要为他们铺一条路。”,给出的建议是“可以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来得出,爱的境界其实就可以从爱人的数目来看,其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多个角度,数量上的,空间上的,物质精神上的等等。”是的,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导入,就将课堂最难的难题解决了。其实,自己还有一个感觉,这些都是在上研究生时课堂上讲过的,并且自己曾经的教学涉及中做过的,而现在,真正的投入教学中,却将这些学过的知识放置在一边,没有一个规则的随着自己的性子乱来,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同事,如果将自己学过的知识整整的用到实际中,这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所以,广泛、大量的阅读,而促进文本的深入解读,在基于这两者上的优化过的教学涉及,以及将课堂真正的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这样坐下来,才是一个真正的课堂。虽然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但得到的效果却也是成正比的。


 

上一条信息: 趣为先,读为重,悟为本,法为旨
下一条信息:沉静积淀方为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