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的心跳,一场科创节的未来呼吸宣言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4-15 16:37    浏览次数:

人机交互    共生探索

当巴川的上空,航模飞机拉出彩烟

直升机轰鸣盘旋

无人机拉开“人机交互,共生探索”的横幅

一场科技的展示与教育的宣言拉开了帷幕

在孩子与老师们用AI自创的主题曲中

STEAM创新教育学部的科创节有了新的注脚

前沿科技交织人文情怀,知识在实践与创造中生长

我们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

比星辰更耀眼

01    当编程成为生命的节拍

在科创集市上,STEAM创新教育学部孩子们的电脑屏幕上,一行行代码似音符跃动。他们设计的“智能感应门”在一大群人的围观中展出,当有人靠近时,门会自动开启并播放欢迎语音。这个作品源自一堂生成式AI课程,学生需将编程逻辑与物理传感器结合。

在 3D 打印和激光雕刻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们的创意得以“秒变”现实。他们指着自己的作品,向观众清晰阐述设计逻辑。围观者听着少年们逻辑缜密的讲解,眼中也逐渐泛起光芒。

这一刻,我们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对科技的好奇与向往。科创节的AI编程课程引入的3D打印、激光雕刻,正推动学生从“被动输入”转向“主动创造”。正如西北工业大学王聪教授在科技节的讲座中所言:“AI是工具,而教育是赋予工具灵魂的手。”

02    在跨学科土壤中播种未来

互动环节里,科学与艺术的边界被彻底打破。改造的PVC管、吊在空中的玻璃瓶,成了交响乐器。随着敲击的节奏,声控喷泉喷洒跳跃。

物理杨攀老师、科技刘松老师设计的一场“气压拔河”,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直观看到流体力学的深层逻辑。

另一场“触电实验”中,则让孩子们看到“个人”与“整体”的意义。20多名学生手拉手形成闭环电路,电流并没有成功通过,当人数减少到可控的数量下,电流成功接通。这一幕恰与开幕式“人机共舞”形成呼应:人与机械臂要同步完成动作,需要多次练习,形成默契。那一刻,孩子们得以领悟“我们,是一个整体”。

在每个实验里,同学们化成科学家、工程师、诗人……通过真实的问题,将多领域知识融合,激发出创新思维,用多元视角在知识网络的结点上生长出解决复杂世界的能力。

03    让创新成为呼吸的空气

 

当“西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科创教育基地”的铭牌正式落户巴川时,这不仅是两校合作的里程碑,更昭示着创新教育从“节日盛典”向“日常呼吸”的深刻转型。作为一所覆盖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的顶尖高校,西工大带来的不仅是斩获国际金奖的无人机与前沿讲座,其授牌背后是资源破壁与生态共建的深层逻辑。学部将深度接入西工大航空航天资源,为每位学生的专业成长赋能。

高校的“灯塔”照亮方向,家校的“土壤”培育根系。科创节上,初一陈同学的泡沫航模因电池缺失未能腾空,但并未影响他对科技的热爱。当航模被同学不慎碰坏后,他默默带回去,熬夜修复,第二周又兴奋地展示。家长说:“他对科技的热爱纯粹得像一团火。”

学部走廊早已化身“微型科创宇宙”:科幻画、机械模型、科幻文……这些日常作品与科创节的声控喷泉、火星基地形成隐秘共振,正如主题曲所唱:“STEAM不仅是课程,是梦想的翅膀。”

当高校资源打破围墙、当家长不再用放大镜凝视成长、当走廊的每一寸空气都跃动着科技创新,教育便完成了最深刻的嬗变,创新便成了呼吸一样自然的存在。它藏在修复航模的深夜里,凝在激光雕刻的纹样中,随着每一次代码编译的节奏,悄然注入未来的血脉。

当夕阳西下,STEAM创新教育学部科创节开幕式落下帷幕,却也预示着新征程的开始。

所谓教育,就是让我们保有探索的勇气。当AI与人文共舞,科技与心灵共鸣,教育的真谛便在这群仰望星空的少年身上清晰浮现,真正的未来,不在冰冷的算法中,在每个孩子炽热的眼睛里。

上一条信息: 当镜头遇见法槌,巴川学子用光影开启法治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