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来源:教科处   作者: 杨必全   发布日期:2013-04-22 09:06    浏览次数:

忆江南

——苏州学习所感

    杨必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题记

2013年4月7日至11日,在周文强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0人走进了江苏省无锡市和南京市的几所名校,亲身感受到了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一、名校业绩,令人惊讶

我们所所到的每一所学校,他们的办学都各具特色,业绩十分突出,令人惊讶。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那是一所以普通学校发展起来的一所名校。学校以“优质教育平民化”的办学宗旨为导向,切实遵循教学规律。以“先懂事,后考试”为教育理念,以“彰显特色,提升内涵,包容共济,和谐发展”为目标。他们育人为先,优化课程,发展教师,追求优质,成为当地培养英才的一方沃土。

江阴南菁中学,建在晚清时期的南菁书院故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国家民族培养未来强者”的育人目标,“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为人准则。发展了“自立为先,学科培优,国际融合,审美见长”的办学特色。他们学校的历届毕业生均以甚于自主学习,综合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充足而著称。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他们以“培养时代英才”为办学目标,依法治校,加强学校的民主建设,人人平等。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学校创办九年来,培养出了三个高考状元,创造了南京市的奇迹。

二、同课异构,各有千秋

我们学校的老师,每走进一所学校,都要深入到课堂去,与那里的老师一并上课、评课。在同课异构中,老师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华,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在此,略举几例,作为印证。

张叶陈老师讲了一篇调查报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老师们听课后认为张老师的课大气、严谨、胸中有大局,做到了大开大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关注社会。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对文本的挖掘到位,基础知识落实,不愧一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蒋金凤老师的课,教学语言清晰、亲切、自然,对文本把握准确。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艺。此外,王伟、付春燕、汪敏几位年轻老师的课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较高水平,各有千秋,深受褒扬。

其他几个学校的老师,也展示了几堂精彩的语文课,我们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他们不但有较深的课堂驾驭能力,高超的教学技艺,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不能不让人折服。

三、静思吾辈,从何努力

俗语说得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次下江南,进校园,亲身感受到了江南教育高地的特色和文化魅力。找到了西部文化与东部沿海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本是文化底蕴的差异。江南的确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一时一地能形成的,它有社会的原因和历史的渊源。这二者铸就了江南文化教育一个较高的台阶,形成了江南文化教育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发展助推文化教育的新局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的现象又加快了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种境况!江南的魅力全在于此。

面对此情此景,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想我们理当“见贤思齐”,努力向他们靠拢,学习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为此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了。学些什么呢?世间知识浩如烟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好学习内容,制定好学习规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首先要学习博大精深的文学书籍,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文学作品,都能给予我们以丰富的养料。只有如饥似渴地吮吸其中的知识营养,才能让我们身强体壮,才能有过硬的本领,在语文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其次,还要多学教学理论。我国的教育理论已传承了几千年,且在各个时代都有不断的补充、完善创造和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博采各家之长,借助各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日臻完善,值得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第三,还要多多学习教育教学方法。要抓住各种时机向他人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就是目标。

古人云:“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启心而正其精。”要净化社会环境,教育当先行。我们只有不断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提高学校教育,社会良好风气才能逐步形成,才能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果真做到这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就不可低估,那么我们的职业就是十分有意义的了。

上一条信息: 江南文化润泽下的原生态教育
下一条信息:文化江南 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