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川师者 | 姚帅承:让学生看到一个多才多艺的你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发布日期:2018-11-14 16:38    浏览次数:

前段时间学校校园开放日,有家长在参观时,用手机拍下一幅书法教师姚帅承的字,发在了朋友圈。

不一会儿,下面就有位西南大学的教授回复到“姚帅承到这所学校任教啦?”

家长很惊讶,“好像是姓姚,您怎么知道?”

教授回答,“能写出这种隶书字体的,西南片区没有几个,他是其中之一。”

就此,行事低调话又少的姚帅承老师一下子“曝光”了,师生们才知道,原来校园里竟藏着这么一位重庆书法界的“小牛人”。

姚帅承作品获奖入展:

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书法篆刻展入展(中国书协)

重庆市首届大学生书法篆刻展入展(重庆书协)

重庆市首届书法小品展入展(重庆书协)

重庆市第二十届中小学师生书法绘画大赛教师组一等奖(重庆市教委)

山西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法作品展二等奖(山西文联,山西书协)

首届“书法印象”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王军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兰州交通大学兼职副教授,渝北区书协副主席

九零后书法群体迅猛突起,姚帅承便是书法科班出身的佼佼者。四年本科学习中,他对书法五体有着系统的训练,在历代经典碑帖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正所谓厚积薄发,无论是行草书、楷书以及近来清隶、篆刻,姚帅承的书法理念与创作相得益彰,逐步开始崭露头角,入选全国大学生书法展即是对他书法的认可。书贵有恒,书贵有承,书贵有变,相信他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李阳洪: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书法硕导

帅承隶书取法汉碑,对包安吴总结的碑派笔法多有领悟,胎息清人,近邓石如隶书面貌。质朴沉厚,严谨端庄,能从肃穆中见丰腴,别具风骨。

行草注重字法结构与笔力生发,字形大小如意,和谐统一。已具平正整严之形,可探寻奇崛多姿之态。

▲  姚帅承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进行篆刻

姚帅承“教”与“学”心得摘录

现在的小孩很聪明,第一件事情便是“衡量”老师,所以老师必须要有实力“放大招”,让学生看到一个多才多艺的你,让他们知道可以在你这里汲取多少养料。因此,我会更加认真地备课,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让孩子们学有所获。

书法发展几千年来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汉字的结构和中国的建筑构造是相通的,中国建筑讲究左右对称,汉字也是,尤其是篆书,比如“竖”画要写直,就像房屋的柱子一样,要挺拔,房子(字)才能立得住。又如撇捺不易写太尖,也是告诉我们做人不可锋芒毕露,要去其锋芒。

“字无百日功”,书艺之道,以勤奋为主。所谓“勤学苦练”,不是每周40分钟的课堂练习就足够的,也不是你平时懈怠,偶尔兴起地从早练到晚;而是要“连续不断”地认真去学,哪怕是每天认认真真地花上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只有连续、认真地学习才能保持对毛笔的驾驭能力,从而由量变到质变。

学书法不仅要勤奋,更重要的是方法。学书要临古,首先选择一本宋代以前适合自己的经典字帖。理清思绪,追摹古人的心迹,在理解中去深入,不局限于一碑一帖,学会融会贯通。临摹是每一位书家都要经历的,甚至可以说要临摹一辈子,它是一辈子的事儿,而非一时心血来潮。所以写字是个漫长的过程。

我的学书心得

- 姚帅承-

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场修行。首先,学习书法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其次,书艺之道,以勤奋为主,然勤奋当以喜爱为前提。俗话说没有方向的勤奋更可怕,所以勤奋练习更应该有正确有效的方法,再加上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方可成就自己的这一场修行。

古语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本领的人,大多是不矜不伐的,越是有修养的人,便越发谦虚。故而,我总提醒自己要虚心学习、戒骄戒躁。

“字无百日功”, 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言的。要想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必须要勤学苦练。所谓“勤学苦练”,不是每周40分钟的课堂练习就足够的,也不是你平时懈怠,偶尔兴起地从早练到晚;而是要“连续不断”地认真去学,哪怕是每天认认真真地花上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只有连续、认真地学习才能保持对毛笔的驾驭能力,从而由量变到质变。清晰地记得高三那年集训的时候,高强度的训练,在深夜总感觉墨汁是蓝色的,经常写到手酸脖子痛,那是我学书道路上最难忘的一段时光,累并快乐着,虽然很辛苦,但也正是这样一种高密度的学习才能让自己不停地进步。

学书法不仅要勤奋,更重要的是方法。学书要临古,首先选择一本宋代以前适合自己的经典字帖。理清思绪,追摹古人的心迹,在理解中去深入,不局限于一碑一帖,学会融会贯通。临摹是每一位书家都要经历的,甚至可以说要临摹一辈子,它是一辈子的事儿,而非一时心血来潮。所以写字是个漫长的过程。

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在《续书谱》中写到“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又如清代书法理论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讲到“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由此可见临摹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帖过程中,首先要读帖。读帖是训练自己通过古人法帖对事物的一种思想和态度。临帖前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这就是读帖,也就是要做到意在笔先。

临帖是学习书法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临帖包括对临、背临、意临。通过读帖容易掌握字帖的笔意,临帖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临帖是打基础。临的次数越多、临的范围越广,基础就越牢固。临帖需眼到手到、眼准手巧,眼里看到的,笔端都能够表达展示出来。眼到即是唐代孙过庭所谓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能否做到“眼到”决定了能否“手到”,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地照临,应多读帖,多观察。手到,这一境界是在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孙过庭说:“心不厌

上一条信息: 巴川量子 | 国际部“无人机外卖”创意斩获
下一条信息:为什么叫巴川“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