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中“新锐”辩手遇上清北强者,有一种收获高于胜负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4-15 17:02    浏览次数:

“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究竟是助力还是枷锁?”

这是巴川小班学部辩论赛现场的辩题。台上,清北纵横无界战队与小班鹤鸣惊霄战队正激烈交锋;台下座无虚席,各班教室挤满了观看直播的学生。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对决,却因两位特邀辩手——蔡青检与杨宇鸿的加入,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当小班学子“初生牛犊”的锐气遇上北大清华的“学霸光环”,胜负之外,教育的深意悄然浮现。

清北辩手空降:他们带来了什么?

“辩论不是吵架,而是拆解世界的X光机。”

两场微讲座:什么是辩论

蔡青检与杨宇鸿的到来,绝非简单的“明星助阵”。活动首日,蔡青检与杨宇鸿的“微讲座”便引爆全场。

蔡青检

本次正方辩手

北京大学本科

香港大学博士在读,

华语辩论世界杯主席

新国辩华语辩论高校邀请赛总决赛亚军

北大之锋季军

新生杯最佳辩手

蔡青检以法庭质询为例,拆解辩论中的“攻防逻辑”:“质询不是逼问,而是给评委‘装瞄准镜’。比如对方若用‘AI提高效率’立论,我们只需追问:‘效率是否等于成长?’”台下学生飞快记录,有人低声惊叹:“原来拆解观点就像解数学题!”

杨宇鸿

本次正方辩手

清华大学在读

清华大学辩论队队长  

世界华语辩论冠军邀请赛 冠军

“鼎湖论剑”杯冠军暨决赛最佳辩手

“清锋明辨”辩论赛亚军兼全程最佳辩手

2024华语辩论世界杯中小学组评委

杨宇鸿则分享了自己的“辩论心法”:“说服的本质,是让听众从‘知道’走向‘认同’。”

他抛出清华大学经典辩题“成绩为王的利弊”,用深夜图书馆里学生放弃兴趣守保研底线的鲜活故事,诠释“多维度论证”的力量。一名初二学生课后感慨:“以前觉得辩论就是背稿子,现在才知道,故事比道理更有穿透力。”

一次实战指导:从“被碾压”到“敢交锋”

微讲座后,蔡青检与杨宇鸿亲自下场,与巴川博雅清北学部的两名高中生组成正方,对阵小班学部的四名初中生。反方抛出“AI扼杀探索欲”时,蔡青检立刻反击:“我曾为一道数学题苦等老师两小时,但问Deepseek只需10分钟。省下的时间,我不仅自己能再验算一遍,还能做其他的事,这算不算探索?”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杨宇鸿则化身“温柔狙击手”,用连环追问瓦解对方逻辑:“如果AI给出的答案有错,不正需要我们主动思考去纠偏吗?与其拒绝工具,不如学会与AI共舞。”

一场辩论结束,有家长感叹:“虽说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碰,但优秀的“小斑马”们毫不怯场,学长学姐非常有风度,榜样的力量,很棒!”

小班学子的蜕变:

从“紧张忘词”到“敢与清北对线”

“原来我的声音,也能被世界听见”

活动前,小班的辩手们曾因“上台就大脑空白”屡屡受挫。蔡青检在备赛时教他们“三秒呼吸法”:“质询前深吸一口气,想象自己是在和朋友讨论——辩论不是为了压倒对方,而是呈现思考。”

最让人动容的是小班辩手们的蜕变。上场前紧张到不停搓手,想到杨宇鸿说过:“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的思考留下印记。”辩论场上,当他们能快速调整心态稳住阵脚。他们以“在AI之下,我们应该留有探索的能力”叩击人心。

蔡青检赛后直言:“我看到了巴川中学的学子展现出来了异常的、卓越的、优异的表达能力。还敢于在赛场上临场应变,这些都是打辩赛非常宝贵的品质。”

辩论赛背后:

小班学部的“思辨基因”

“每个孩子都能够流畅表达”

这场活动是巴川小班学部“五大特色活动”的缩影。活动火爆背后,离不开巴川小班学部“以辩育人”的长期耕耘。从初一的每日10分钟“即兴演讲”,到初二“班级-组合-年级”三级辩论赛,学生们在表达中学会倾听,在交锋中懂得共情。

后续活动更燃

清明节后,辩论热潮将持续升级,学部将以“实战+创新”为核心,既延续传统辩论的竞技性,又融入家长参与和人工智能元素:家长跨界PK、人机辩论、总决赛。

“我们要培养敢质疑、会思考的人。”小班学部的老师说。正如一名学生在心得中写的:“辩论让我明白,每一份思考都值得被尊重。”

当小班学子与清北辩手并肩而立时,他们争夺的不只是胜负,更是青春里那份敢想敢问的勇气。

或许正如反方结辩所言:“与其恐惧工具,不如永远保持提问的勇气。”这场思辨,早已超越输赢,成为青春里最耀眼的印记。这场辩论赛的尾声,恰是无数少年思维觉醒的序章。

上一条信息: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中共重庆市巴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