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钢琴跨越学科
曲谱是否不再是单纯的音符堆砌
当音符具化成文学、历史,涌进耳朵
是否会激荡起心里的微妙颤动
当音符融入数学、物理的严谨,撞入眼睛
是否会潜进大脑,窥见严谨而深邃的美
STEAM创新教育学部的孩子们
以钢琴为媒介
带我们穿过学科长廊,告诉我们
学习不只是深入钻研单一学科
更要打破学科结界
构建一个丰富多元、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
在知识与生活的共鸣中
培养跨学科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钢琴 & 数学
当“和谐”与“逻辑”共鸣于音符变换间
陈俊杰老师带着卢俊丞、肖茗瀚同学,从数学的1、2、3、4、5、6、7,转化为乐谱上的Do、Re、Mi、Fa、Sol、La、Si开始,将音乐与数学的关系娓娓道来。毕达哥拉斯揭示音符与音高的比例关系、斐波那契数列、十二平均律……这些数学概念,在陈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中找到了归宿。也让我们发现了数学与音乐的排列组合之美。
通过探索数学与音乐之间的奥秘,我们理解着两个领域的本质,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互补性。
钢琴 & 物理
当“音符”和“波形”律动在琴键起伏中
夏凤老师和王麒雅同学通过玻璃瓶实验,巧妙揭示了钢琴发声的物理学原理——振动与能量转化定律的体现。将物理学知识转化到钢琴的运转上,同时还讲解了声音的共鸣、传播、反射等。
钢琴,犹如一个物理学宝库,将科学与艺术融合。在学习和探索其背后的物理学原理中,我们不但理解发声机制,更认识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钢琴 & 历史
当“韵律”与“时空”交织在琴韵时光里
陈默老师与学生黎明辰扮演的肖邦所展开的跨时空对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得以认识了以琴为笔、以乐为墨的大师们。就如肖邦创作《辉煌的大圆舞曲》,正是历经“七月革命”、波兰“华沙起义”等历史事件而更加深沉。
当深入探索一首曲子背后的历史深意,不仅加深了我们和弹奏者李思颖对钢琴曲目的理解,更让我们能深刻体悟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韵味,以更广阔视角和思考,去理解这个世界。
钢琴 & 语文
当“治愈”和“叙事”跳动在钢琴乐理上
何苗老师引领魏瑾喧和肖璎娜同学,以《summer》为蓝本,用大调、小调、连跳,勾勒角色情感,教会我们领悟、感受与治愈。大调高亢、小调低沉、连跳欢快,赋予曲子丰富的情感节奏。好似作文一样,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也需有起伏,通过环境描写、回忆插叙、情节曲折来引人入胜。
在旋律中,我们看到文学的深度,感受到情感的温度。这样的体验,促进着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引领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与自我。
在这次的钢琴赏听会上,不管是郭晨曦同学用《少女的祈祷》洒下的温柔月光,还是彭翊珈同学以《克罗地亚狂想曲》掀起的汹涌波涛,亦或是《梦中的婚礼》拂过的柔煦微风,都让我们感受到音符的温馨与浪漫。
在促进孩子们内心共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帮助他们打开观念的道路上,STEAM创新教育学部一直在探索。未来,学部将相继推出项目式音乐鉴赏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探索未知领域、在合作中成长的机会。
“琴韵时光之旅”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打破单一学科,完成跨学科融合的成功实践。愿我们像骆紫涵同学演绎的歌曲《如愿》中所表达的那样,怀揣思辨与探析的精神,不负所学,不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