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 | 一个“走进孩子”的家长要做些什么?
来源:品牌宣传处   作者: 巴川中学   发布日期:2025-01-09 16:03    浏览次数:

跑一场马拉松

需要保持稳定的节奏、持续的努力

高中的学习,亦是如此

这个过程中,家长不是观众

是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者与支持者

怎样才能切实的帮助到孩子

在巴川新高中

小圆桌讨论会、家长进课堂

优秀作业展、家长分享会

……

一场家长会,收获满满

多样化的家校合作方式

帮助孩子跑好高中这段“马拉松”

不做后勤保障兵,要“走进孩子”

家长新身份:领路者  同行者  陪伴者

你从什么时候起,退出了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已上高中,父母真的已经无法参与学习了?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找到内驱力?孩子到瓶颈期,不懂得如何帮助孩子?

每一届家长都有各种疑难问题和困惑。巴川新高中的老师们希望借助家长会,站在“家长遇到了孩子成长中的哪些难题”这一视角,帮助每一位爸爸妈妈们明确自己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去做认真读孩子且真正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家长;去做能与学校同心同行,共同托举孩子的家长。

                  推门进课堂,看见学习的真实模样

高2026届的家长们,随机推开教室门,深入课堂,零距离感受孩子的课堂状态。

当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从生动有趣的例子中理解抽象概念;积极尝试用新学的知识解答问题;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解、感受;老师耐心倾听,适时给与指导与鼓励。家长们仿佛找回自己是学生时的状态,一堂课下来,纷纷感慨“孩子在巴川学习很放心”!

教室外,是老师们布置的优秀作业、优秀答题卡、优秀笔记本、学习分析报告、教师个辅等展示,关系着孩子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家长们从中了解现阶段,对于孩子学习的要求以及可以提升的地方;明白成绩背后,孩子每一次的成长,离不开每一刻的努力与积累,也离不开老师们的付出。

一堂课的时间,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看到学校将教育的细节,做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看到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落到了实处,家校之间的信任与支持悄然形成。

                小圆桌家长会,找到前行的方向

进入高中,孩子的未来发展无疑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老师们按照孩子的学习情况、成长需求、行为表现等方式进行分类,每次召集6-10位家长,用小圆桌的形式,做点对点的精准交流,逐个分析告知孩子的优秀点、不足与问题,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在轻松的氛围下,那些平时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比如孩子居家学习的基本表现、手机使用情况、自主性等问题,家长能在现场从老师那里找到解决方式。也能准确表述对于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这也有利于老师调整对孩子的教学和引导,为每一位孩子量身定制成长计划。

同时,小组形式的家长会,保证了任课老师有足够的时间,为每一个家长详细反馈孩子的学科学习情况。家长也能真实、深入、全面的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状况。

做一个“走进孩子”的家长

我们都渴望找到那把开启孩子潜能与成长的密钥。但很多家长觉得高中学习难度加大,自己只能被迫退出学习板块,做后勤、物质保障工作。看着孩子被困与当前的难题,只能干巴巴的说着:“要写作业哟!不要耍太久手机了!到点了该学习了!你要好好读哦!”

“做一个真正走进孩子的家长。”一位常态优秀学生的家长在分享经验时说到。这句话警醒了在座的每一位父母,为他们找到新的方向:“我不一定知道这道题怎么做,这个单词怎么读。我不干涉学习的本身,但我有我比较成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聊方式、方法、技巧、规律性的东西。”

这样的场景在每一次的小圆桌会上都可见到。在老师的引导下,家长们抛出问题,互相探讨,碰撞思维,将可行的做法进行展现。相较于只是老师单方面的输出,家长间的可见且行得通的方法,更能产生共鸣,可操作性更强。

老师们通过小圆桌论坛的形式,让家长们知道要想真正帮助孩子,就要“走进孩子,与孩子平等的、设身处地的交流。”只有真正帮助到了孩子的学习,孩子才会觉得与家长的交流更顺畅更有意义。

开一个解决孩子  当下问题的家长会

家长新身份:领路者  同行者  陪伴者

如果说,高2026届的老师们在探索如何为家长找到可行办法,那么,在高三这一关键学年,家长会则是一次深度聚焦,从孩子内心出发,熨平他们思想的褶皱。

班主任们利用各种方式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状态。家、校、生三方一对一方式,精准帮助那些遇到挑战的孩子。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只求找到问题的根源,共同商讨解决策略。

因为家长的到来,孩子感受到被爱与被重视。孩子有了改变的力量,也就能快速摆脱困境,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家长痛点

孩子主动性、内驱力不足

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够系统、科学

孩子居家学习效率低

亲子关系紧张

 老师建议

01

对于有明确目标的孩子

回家之前制定学习规划,家长逐一落实并监督,完成情况反馈给老师。

老师验收,弥补家长监督效率的不足。

02

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

提出手机使用时间建议,家长进行管控,实施科学监管。

03

对于满足现状的孩子

引导他们制定目标与职业规划,查阅目标与现阶段的差距。

将差距分摊到一定时间内,制定填补计划,明确如何努力。

打开视野,将对比和参照的范围扩大,以发现自身不足。

04

对于成绩中等的孩子

夯实基础,稳步提升。

05

对于需要拔高的孩子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拓展性学习计划。

多与科任老师交流,接受点对点的辅导。

06

亲子关系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寄托。不是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表现出所谓的“叛逆”。

我们更建议亲子之间进行爱的互动。

周末尽量陪伴孩子,哪怕只是与孩子聊天、倾听孩子说话、与孩子共进一顿简单的饭。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心理疏导,有利于进入接下来一周的学习状态和心理调整。

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或许就是陪孩子长大。

孩子每一步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每一步都需要家校携手,同心同行,共同呵护。当这些呵护化成一次又一次的行动,当孩子理解了一次次的行动背后蕴含的深沉的爱,当这些爱落到了实处,改变一定会发生!

上一条信息: 这2分17秒,是他们对巴川最美的回赠